一气呵成无尿点,这部海战史诗大片来拯救你的暑期档了!
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美国宣布加入二战。首次担任舰长的克劳斯率领弗莱彻级驱逐舰灰猎犬号,与四艘军舰护送37只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前往英国利物浦补给盟军。被称为“黑暗海沟”的大西洋的中央超出了空军掩护的范围,这里是最容易被德国U艇攻击的地方。克劳斯在五天的航程中不光要面对环境险恶的北大西洋,还要同德国U艇的“狼群”周旋对抗。
没有太多“前戏”,导演亚伦·施耐德粗暴地把观众摁在二战时期的北大西洋,全心全意拍摄舰队与U艇的连场对决,把《灰猎犬号》拍成了酣畅淋漓、密不透风毫无喘息机会的“爽片”(非贬义),在隆重史诗的管弦打击配乐的配合下将战争紧张刺激的氛围烘托至极致——这可能是就是电影在烂番茄有80%鲜的最大原因了。
不同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萨姆·门德斯这些导演们“定义”过的好莱坞战争片,《灰猎犬号》掐头去尾近80分钟的片长极尽克制,做减法地删去了大部分或许会出彩的文戏而把光影时空完全交给海战本身。与其说《灰猎犬号》是在拍摄一场“战争”,倒不如说它试图还原一场“战役”。
5000万的拍摄成本给予《灰猎犬号》剧组机会去用CG复现二战时期的海上“人造机械利维坦”:浩瀚的海天一色、滚滚的汹涌巨浪、密不透风的枪林弹雨都在隐隐提醒观众电影院曾经是用来干什么的。
如果你像我一样并非军迷,只能对片中干货满满的战争细节“不明觉厉”,对长篇累牍的军事术语感到“堆砌失重”——但你总得承认正是由这些听起来不明所以的术语概念压缩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实打实的战争描摹令观众置身灰猎犬号最岌岌可危的战争临场,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狼群(U艇)-牧羊犬(灰猎犬号)-羊(37只运输船)的简单意象区分构成了影片中的符号化表达。像大部分“海上电影”,大海在《灰猎犬号》扮演了“黑暗森林”的角色,仅能通过望远镜和声呐互相探测的水上舰队与水下U艇就像三岔口中猫鼠游戏的敌手。如同《敦刻尔克》中的德军,《灰猎犬号》的德国U艇大多数时隐入海底神龙见首不见尾,只留下蹩脚英语的广播挑衅,在幽闭环境中传播恐惧。
实际上如果你只关注《灰猎犬号》影片中庞杂繁琐的军事命令、海军术语、海军细节,你或许会猜想电影会不会是哪个退役海军上将写的——这大概算是好事儿,实际上《灰猎犬号》是由本片主演汤姆·汉克斯耗费10年时间亲自由1955年C·S·福斯特小说《牧羊人》改编而来。
说到汤姆·汉克斯,担任了近十年“美国老爸”的汤姆·汉克斯(他自己都在2016年主持《周六夜现场》时承认!)一直在拍摄所谓的“老爸电影”——这类电影往往有一个简单直接的概念,通常涉及真实的历史事件,以隐约带着父爱的圣人方式向观众传授某种伦理道德智慧,包括但不限于《菲利普船长》《间谍之桥》《萨利机长》《邻里美好的一天》……
汤姆·汉克斯亲自执笔的《灰猎犬号》是精简克制的,他显然有意识摆脱“爹味”圣人的一面。电影中他饰演的角色并非运筹帷幄的英雄,反而在战争中更多表现的是踌躇、动摇,第一次率领舰队即遭大敌,他恐惧却不能表现出恐惧,受宗教信仰影响却不能回避暴力,角色的挣扎就如水面下的德国U艇一样时隐时现,若即若离。
战争之余为数不多几场文戏应该正是解读汤姆·汉克斯作者意识的重点,比如灰猎犬号上下唯一的黑人担任厨师,也是唯一关心舰长生活的角色。随着战事的加剧,厨师送上的饭菜越来越丰盛,可舰长也越来越无暇顾及——直到厨师在战事中意外遇害,另一个黑人厨师满脸不忿地端上饭菜。除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对二战时期种族问题的反思,汤姆·汉克斯把维系生命的“食物”代入战场的考量,舰长在面对战事时内在的焦虑凌驾于生存的渴望,不安借食欲不振传达出来,角色仅仅依靠这一简单的细节就表现出其反英雄主义标签。
实际上就像前文提到的,《灰猎犬号》显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战争片试图挑战现实或挖掘人性内核,它的表达和人物塑造显然是平铺直叙,甚至是有点苍白的,除了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舰长外几乎没有一个角色成立。这在大部分电影中肯定算是缺点,可是我愿意相信这是《灰猎犬号》为了复现海军战舰流水线程序工作而在形式感上的妥协。毕竟大部分观众来看战争片也不是为了儿女情长,毫无水分的战争戏码才是《灰猎犬号》的取胜之道。
原定于5月7日北美公映的《灰猎犬号》受新冠疫情影响,被苹果流媒体APPLE TV+以7000万美元高价购得版权,并于流媒体平台发行。在全球影市一片哀鸿遍野之时,如《灰猎犬号》《汉密尔顿》这些本应属于大屏幕的影片不得不委身于手机、电脑。时也命也、命也悲也,祝愿影院能够像既已新冠痊愈的汤姆·汉克斯一样早日开放,祝愿我们不会再在影院中错过这些值得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