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脏、手狠、多人运动,但我是个好政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06 03:39:46   浏览次数:5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没有比现在更适合看一部美国政治竞选主题的黑色喜剧的时候了。

由金牌编剧瑞恩·墨菲(《姿态》《美国恐怖故事》)为Netflix打造的政治喜剧《大政治家》(The Politician)第二季已经回归。上一季讲述了以成为美国总统为目标的富二代佩顿·霍巴特为了给自己未来的政治仕途铺路,和团队一起智胜对手,成功竞选为学生主席的故事。

海报1.jpg

荒诞曲折的故事、夸张尖锐的台词、明快紧凑的节奏,还有满满的黑色幽默和政治梗,都使我们期待在上一季末尾再一次决定参与竞选的佩顿,如何在第二季扳倒富有多年政治经验的现任纽约州参议员迪迪·斯坦迪什和她的助手哈达萨,拿下纽约参议员席位。

对手.jpg

为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逆袭,佩顿直接舍弃了最开始进入竞选时提出的地铁问题,选择集火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环境议题。他甚至邀来了已经拥有了一批死忠粉的“前竞选副手+伪绝症少女+现环保先锋”英菲尼蒂为他背书,以获得更多选票——即使这意味着他必须遵守并不完全信奉的超低碳、零垃圾的环保守则,在冬天洗冷水澡,还要用洗澡水来煮咖啡。

英.png

冷.png

自己过得这么苦,怎么能让对手轻松快活。通过安插内线和监听,佩顿一方掌握了迪迪长期三人行的证据。虽然自己也在开展多人运动,但这毫不妨碍他在必要时占据道德高地,以对手的私生活作为杀手锏逼迫对方退出选举。

奈何迪迪一方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仅化危机为机遇,也反过来将佩顿的黑历史曝光。双方你来我往,大玩攻心计。

女性.png

可以看出,第二季的剧情也继承了第一季的抓马特性。事实上,本季无论是政治竞选明线还是佩顿个人成长的暗线,都使用了和第一季差不多的叙事节奏。

两季都始于佩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然后他遭遇挫折,细致谋划,遭遇背叛和信仰危机,最后以得偿所愿收尾。第一季证明了这种叙事方式的成功,但当两季结构太过于相像之时,许多反转之处已经可以预见,同时为了能让佩顿总能从危机中脱身,竞争对手的行动也显得过于仁慈,总会在最紧要关头放弃。

参议员.png 

在个人成长上,佩顿又一次试图找到真实的自己。这次他接受了自己不是社会伦理中的好人的本质,他会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率开口让母亲退出她自己的竞选,也会瞒下己方的舞弊行为。他并不光明磊落,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以恶举来行善意,以结果来为手段辩护。佩顿一直都是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他曾为意识到这一点挣扎痛苦,现在则坦然接受。

你.png

虽然剧情结构和细节上有众多呼应之处,但随着竞选舞台从高中校园搬到真实的政治竞选上,本季的内核也发生了一定转变。

第一季以高中校园竞选来阐释成人世界的政治逻辑,撕破了政客口中的冠冕堂皇,充满了对政客、竞选的嘲讽和对政治话题的解构。这一点从上一季最精彩的一集“选民”(The Voter) 中可以看出,那一集讲述了一个毫不关心竞选的青少年被佩顿和竞争对手努力争夺,双方巧言尽出,但都无功而返。

这一季同样有一集聚焦于“选民”(The Voters):一对分别支持迪迪和佩顿的母女在投票日当天与各自支持的竞选者接触交流,母亲最终对迪迪感到失望,投了佩顿一票。

投票.png

可以看出,《大政治家》在第二季有了支持的立场。在佩顿所代表的年轻一代和迪迪所代表的中老年势力对政治主导权的代际之争中,本剧站在了年轻一代那一边。越到结尾,对佩顿的认可就越明显,这多少令结尾显得过于理想化,甚至全员洗白,原本的讽刺感减弱了许多。

1.png 

同时,也因为聚焦点过于关注在不同代际的人对于环境的态度上,本季选择的政治话题已经有些跟不上时局了。按照去年瑞典“环保少女”风头正旺的趋势,本季着重强调的环保议题确实契合潮流,但在新冠疫情成为了新一轮政治博弈热门话题的当下,剧中围绕环保做文章的竞选就离现实中的真实政治形势有点远了,包括文化挪用等话题也都像是去年的热搜。

12.png

而一些比较能引起各年龄层共鸣的更具持久性的话题,例如每一年都会爆发一些热点事件的少数群体歧视话题(今年是“I can’t breathe”),在本季中都没有多少体现。虽然几次提到了要争取非白人选民,但相关的情节却几乎没有实际展现,使得本剧与现实互文的空间进一步缩减。

《大政治家》第二季的确达到了一部喜剧的功能,通过有趣的对话、快速的节奏和随时反转的剧情来供人轻松一乐。但鉴于这一季大多数时间都在展现口号式的环保活动和越来越混乱的多角恋爱关系,也不能要求它提供比第一季更多的深入思考了。

五角.png

根据第二季季末的走向来看,第三季多半是最终季,讲述佩顿“白宫之梦”的最后一程。今年的时事提供了不少好素材,但是本剧能否掌控住比州参议员竞选更大的格局呢?从本季来看,这还是未知数。

更何况现在美国政治已经是魔幻现实,要能够对这样的现状进一步讽刺,对编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也可谓是“官方逼死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