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暴走的西方民粹
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以上,是对本片统筹性的概括,一段极为精准的现代民主社会危机预言。看完电影后,对此类电影有兴趣,又感觉电影不够满足的影迷朋友们,可以翻翻这本书,有惊喜。
回到电影本身。
本片的片名极具迷惑性,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传统的犯罪、黑帮、扫毒类型片——类似《毒枭》。毕竟。两者就差一个字。
事实上,在本片中,犯罪、黑帮、扫毒依然存在,但不是主题,而成了背景。那本片的主题是什么呢?
本片的主题,或者说主要故事是:一个美国小镇饱受毒品摧残,小镇里,学生们沉沦放纵,众多家庭分崩离析,一切像极了大清。此时,对于毒品,警察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社会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只有真正的受害者才义愤填膺,试图改变一切。于是,三个受害者家庭成员组成扫毒民兵团,在警督的许可下,利用公权力,净化小镇。最后,他们当然失败了,还赔上了无辜者的性命,山穷水尽之际,他们引领人群,走向街头抗议......良好的愿景化为邪恶的暴动。
一言以蔽之就是,三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白左绑架公权力,以一己之私,塑造一个符合他们的理想,无视多数人意愿的社会,最后失败的故事。
可以看到,勤奋、努力、身先士卒的白左依然是个白左,改变不了一个白左的本质,他们一厢情愿、天真低能。
试想,一个人仅仅因为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苦难就拥有了改造世界、挑动民意的权力(合法性),那将是一个何等混乱无序、礼崩乐坏的世界。
就像电影中,善意的举措腐化变质,演变成一场群众的暴动——杀人放火合理无罪——最后不了了之。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电影中,政府不出手。
这是个体制问题。
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社会的进化和变种。
现代西方社会中,资本击碎了传统封建地主,严格的等级分封被取代,代之以资本多寡,资本人格化后统治西方社会,西方社会由资本构建,这就是资本主义。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特点是分封采邑,国王、公爵、侯爵、 伯爵、子爵、男爵、 骑士,各封建主在自己的土地内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权(我们早在2000多年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各级单位自治。
这种单位自治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继续延续,这就是社区自治。
理解了这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小镇警察在自己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允许三个平民组成执法力量,对小镇行使管制。
因为公权力通过上一级授予,拥有权力后的下一层的平民必然要担当起保护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西方人很多时候所谓的的“民主”——政府非全知全能,人民需要自己担当责任。
联系下现实,欧洲国家对待新冠的态度,拉美黑帮代替政府封城,一切现象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作个总结。
整体而言,《毒战》中规中矩。就电影艺术角度来看,镜头表现、音乐表现、演员表现都在一般水准,没有过多的解读意义,这里不作赘述。故事上,本片的衔接、推进不够流畅,许多时候,人物的动机交代不清,左右变换逻辑暧昧混乱,整个故事犹如儿戏,结尾亦草草了之。可以看到,本片剧本问题突出,可能与成本相关;从文本拍摄成影像的过程中,本片连带着演员,妥协了很多东西。
可能这就是民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