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异兽》——当暮光女成了魂斗罗
《深海异兽》是一部很标准的B级怪兽电影,在片中,你能看到以往许多怪兽经典的影子。不过,在谈论这部电影时,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很惭愧,上一次看斯图尔特的电影时,我还是个初中生,对她的银幕形象还停留在“暮光女”,以及她与帕丁森纠缠反复的行为艺术上,对评论员来讲,实在是太不专业了。 不过,正是这份疏于了解所带来的认识上的陌生感、断裂感,令我对本片中斯图尔特的形象大为震惊——曾经冷艳高贵、楚楚动人的少女贝拉,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平头短发、英姿飒爽,穿着内衣的“魂斗罗”。 联想到去年帕丁森联袂威廉达富,在《灯塔》中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形象,并上演了一出大叔双舞的诡异故事,想想也是刺激。 笔者不得不感叹:青春转瞬即逝,时间能改变任何事物,少男少女们会成长转变,或成大叔大妈,变得喋喋不休,或成“木得感情”的坚强战士,面对复杂诡谲的世界,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深海异兽》中,斯特尔特成为孤独的技术宅战士,面对怪物,舍己救人,成了英雄。 片中,斯图尔特扮演的Norah是一众海底钻井平台的技术、研究人员中的一员,长期的海底生活,压得人透不过气,令得女主忧郁自闭,不免思绪联翩。 片头的独白展现了主角冷酷外表下,细腻感性的一面,镜头随着独白移动,表明叙事语言从内向外的转变——一只虫子不慎跌入盥洗池,妨碍Norah洗脸,为了不伤害虫子,Norah用纸巾将它移出池子。 以上,内心独白外化成现象事物,就是Norah拯救生命的渴望,这是第一层意思;人类与虫子和谐共处,互不侵扰,这是第二层意思;虫子在人类面前显得渺小无力,正如人类面对未知的海底异兽时,束手无策,绝望无助的困境,这是第三层意思。 三层意思合一,便是本片创作的指导思想,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展露出创作意图,旋即,一声巨响,伴随镜头、画面的剧烈晃动,危机降临,主题分解,成为剧情,电影的叙事就此开始。一合一拆,也就是电影的叙事结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主题还是故事,《深海异兽》始终没有跳出上世纪怪兽恐怖电影的套路——极端的外部环境、压抑的人物内心、未知的危险事物、艰难的自救过程,主角们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接着一个花样惨死,最终,在主角光明伟岸的正面形象下,少数者得以幸存。 在画面调度、惊悚程度以及怪兽表现上,结合了《异形》《怪形》《大白鲨》《狂蟒之灾》《哥斯拉》《海王》......导演博采众长,多方融梗,可谓怪兽B级片大杂烩。 影片最后的“克总现身”令人虎躯一震,克苏鲁的味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是,可能限于资金问题,这股味道实在喂不饱饥渴的观众,有一种:我tm*****,你就让我看这个?你看看隔壁《海王》! 本片不仅内景狭窄逼仄,外景更是暗无天日,灯光若隐若现,少有全局光照,怪物总喜欢掩映在闪光中一惊一乍,就连最终的大BOSS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玩起了“绝对领域”的套路,拜托,美好的事物可能在朦胧中更富诗意,可你那么丑,遮住你的脸,你以为我就认不出你脸上那一坨了吗?遮给谁看啊。与新《哥斯拉》第一部一样,嘴上说着营造气氛的压抑,心里全是成本控制的小算盘。遗憾。 最后,说回演员。Norah的角色形象很生硬,这倒不是斯图尔特演技太烂、表情稳定所致,而是整个角色设定本身过于功能化:开头是个思考者、中期是个key者(类似《雪国列车》中的锁匠,制造危机、解决危机、推动故事)、后期是个拯救者。而本片的一本道剧情根本没有空间为这三个角色提供属性润色、衔接,靠着一点生硬的独白和人物对话,主角犹如一个身处赛博朋克世界中的复制人,衣着潮湿、表情麻木(本片孤独感的来源),没有作为一个“人”的感情基础,一切选择、动机也就失去了张力。 最后,作个总结:就我个人而言,在观感上,本片惊艳不足,刺激有余,整体表现力中规中矩,看在克总的脸上,勉强给个七分,对B级片、怪兽片,以及克苏鲁信徒而言,值得一看。 祝各位信徒san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