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格林和新西兰黄道十二宫杀人事件
深夜荒无人烟之处,一位政客、一个野蛮人和一个妓女走进了同一个房间,这听起来像一个谜语,或是一个笑话的开始。
九个月前,安娜·维瑟洛小姐在前往新西兰达尼丁的船上遇到了热情洋溢的艾莫里·斯坦恩斯先生。两人和船上众人一样,都对即将在新大陆开展的新生活充满希望,踌躇满志地在淘金热潮中实现自我。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艾莫里给安娜留下联络字条,相约当地酒店再续前缘。
1866年新西兰的空气中弥漫着淘金热的气息,可是没几分钟安娜就被现实上了一课,手包被偷的她举目无亲,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神秘占星术士莉迪亚·威尔士太太帮她从蟊贼手里抢回了手包。
安娜引起了莉迪亚太太的兴趣,她介绍自己是“心愿之家”占卜店的老板,她邀请安娜去她那里打工;而安娜却一心念着情人,只想推脱了事。
在莉迪亚太太在制造的种种“误会”之后,不识字的安娜和艾莫里在新世界失之交臂,拿回手包却失掉钱包的她举目无亲,只好接受莉迪亚太太的好意委身“心愿之家”,一步步走进莉迪亚太太设好的陷阱,一连串事件发生,很多人的命运被神秘地联系在一起,涉及勒索、背叛、黄金、鸦片,以及一场黄道十二宫杀人事件……
《发光体》改编自埃莉诺·卡顿同名小说,曾荣获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布莱克奖,创下了布莱克奖最年轻得主和篇幅最长小说的双料记录。小说讲述1866年的新西兰淘金热时期,12个像陪审团一样混杂了各色人等的小团体聚集在一间酒店进行秘密会议。随着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片面故事,真假难辨的说词把所有事件巧妙串联起来。他们像12星座一样各自独立运转又互相联系,每个人在其中皆有扮演的角色,自己却浑然不觉。结盟与背叛、秘密与谎言、幸运与不幸,令人发指的罪行、近乎荒谬的痴恋,宛如迷雾,却又如星空隐然有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局中,最后的真相即将浮现……
由小说作者埃莉诺·卡顿亲自操刀改编的剧版《发光体》与情节紧凑、人物丰满的大部头原著不尽相同,迫于限定剧的制式,将形式感驱动的故事抽离出来,缩减为一个体面女人被时代环境迫害,不得不堕落黑暗的故事。既想尽可能保留小说悬疑内核,又想为改编的时长服务,《发光体》对普通观众提出了不小的观影要求,必须要在支离破碎的情节推动中领会大多摸不着头脑的台词,心甘情愿被莫名其妙的时间与空间跳切牵着鼻子走,冷静体会文本草蛇灰线中的悬疑氛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烧脑”。
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发光体》的背景——19世纪新西兰淘金热,可能是“最亲切的陌生人”。新西兰淘金热起源于澳大利亚淘金热之后,整个欧美世界被不断发现的金矿所吸引,接踵而来抢占矿藏资源,企图快速致富。几乎同一时间,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的新闻在中国传播开来,当时清政府已经默认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利益,于是在利益的推动下,各个矿业公司都加紧从中国招揽淘金华工。
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仅3年间就有3200多名华工从大陆乘船辗转3个多月来到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令欧美矿工抛弃的新西兰西海岸金矿再度风光一时。于是在这一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华人的身影,无数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一代移民在淘金乱世中占据属于自己的一份势力。
星象占卜同样是《发光体》的魅力所在,12星座的设定为各个角色设定好了足够鲜明的性格特点,丰富多彩的人物星象中萦绕着对于宿命的屈服令兵荒马乱的故事罩上了神秘的面纱。
《发光体》选角招揽了U2主唱Bono的女儿伊芙·休森(《巴比龙》《间谍之桥》),印度裔英国男演员希米什·帕特尔(《昨日奇迹》《热气球飞行家》),马尔顿·索克斯(《指环王》《谍影重重2》),安柚鑫(《巨齿鲨》《掠食城市》)。当然最为观众所期待的,肯定是暌违已久的伊娃·格林。
自打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上映,伊娃·格林的荧幕形象就再也和“蛇蝎美女”脱离不开干系。性感伴随着神秘,跟着蒂姆·伯顿拍儿童片拍久了的伊娃·格林仍然没有摆脱亦正亦邪的演员形象,不愧为莉迪亚·威尔士太太这个角色最佳的选角,阴谋占卜师的人设也为演员本身平添了几分妖媚气质。所谓性感尤物,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