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网络暴力《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前段时间看了一场华人喜剧演员Storm徐风暴的单口小段,讲说在人生路上想要快乐,想要获得幸福,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期待,最起码在走进影院看《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时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诚然没有人否认《星球大战》系列在流行文化中的赫赫地位,不过经历了守旧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和离谱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之后,我很难再去相信整个系列会有什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尤其是在确认了J·J·艾布拉姆斯又担任起新一集《星球大战》导演之后。
影视作品包括并不仅限于《碟中谍》《疑犯追踪》《迷失》《科洛弗档案》,再加上有图书《S.忒修斯之船》和漫画《蜘蛛侠》的跨界作品傍身,艾布拉姆斯这些年一直是好莱坞商业片的宠儿,在后卢卡斯时代挑起大梁作为新时代《星球大战》三部曲保驾护航也在情理之中。大家知道艾布拉姆斯有制作商业大片的能力,但也没法否认他身上有不少如扎克·施耐德那种毁誉参半的职业污点,不会写结尾算其中一个。
早在《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还没有制作完成时,艾布拉姆斯就曾经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提到“我从来不擅长写结尾,如何去给一个好故事完结。”回忆起以前看过的艾布拉姆斯电影,你总能在蛛丝马迹中明白只有降低期待你才会有机会去享受这部史诗完结篇,迎接又一个星战三部曲的完结——大不了再烂也烂不过《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吧?!
真就烂过了。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讲述了在卢克·天行者化为绝地英灵的一年后,残存的第一秩序领袖凯洛·伦找到了本应同旧帝国同时死去的皇帝帕尔帕廷。帕尔帕廷许诺授予凯洛·伦以最终秩序和一整只歼星舰舰队的力量来统治银河系,重新复辟帝国的荣耀。而作为交换,凯洛·伦必须杀死和自己羁绊不断的绝地武士蕾伊。
与此同时,蕾伊、芬恩和波察觉到了帝国复辟的苗头,为了接触西斯对银河系的威胁,他们必须找到传奇信物找到帕尔帕廷,同抵抗势力一起直捣黄龙,迎接最终的决战。
在这个过程中,蕾伊同凯洛·伦不断对峙,绝地和西斯之间的大战将天行者的传奇带到了最后。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请量力阅读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是不及格的。商业片剧中重要的从来不是所谓“烧脑”的复杂度,哪怕《双子杀手》那种格外简单的故事大部分观众都可以接受。但是艾布拉姆斯交出的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逻辑依据的故事里,整个电影像是一个三流的单机游戏,接任务,做任务,完成任务,接任务……故事完成度甚至不如前段时间刚刚推出的游戏《星球大战:陨落的武士团》,每一个漏洞百出的情节推进只能体现出剧作人员的想当然,而非有何种完整的构想。“跟踪狂凯洛·伦”“迷路的第一秩序忍武士团”“吸星大法”“世纪之吻”“你拯救世界,我拯救你”什么的设定槽点还好说,最重要的是在敷衍蹩脚的细节处理中,观众需要花大笔精力去理解商业电影中最应该讲明白的故事逻辑:芬恩的告白有什么意义?波被枪击有什么意义?第一秩序的叛徒只是为了一个那么幼稚的理由?所有故事冲突的铺设都只不过是唯结果论的异想天开。
最让人难堪的例子莫过于逮捕楚巴卡的飞船被原力毁灭的戏份,在上一场戏我们还因为看到陪伴观众42年的伍基人敷衍潦草的死法而愤愤不平,开始稍微体会到一点黑暗面对蕾伊的侵蚀,下一个镜头转眼就是楚巴卡被第一秩序逮捕关押到舰艇之上。艾布拉姆斯想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什么?是老朋友劫后余生的喜悦,还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反转?最可气的是明明上一场戏我们跟随芬恩视角看到的场景是关押楚巴卡的飞船没有任何掉包的嫌疑,艾布拉姆斯却硬要用蒙太奇解释,这可比《误杀》可气多了。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不少观众热爱特效胜过电影本身,总归会有喜欢《变形金刚5》的观众存在。看电影时我总会想起几十年前粤语残片或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仙传》时代,特效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总要用粗糙的动画弥补视效的不足,用夸张的人物动作诠释神魔斗法,御剑飞天,吸星大法什么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确实好久没看到这类特效的应用——一直到《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大而空泛的飞船戏份太难调动起观众的荷尔蒙,还不如《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千年隼逃生戏码来得刺激,甚至最为关键的歼星舰队剿灭战都沦为了无数飞船的亮相仪式,像《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一样变成大型粉丝找茬现场。光剑对战戏码在同行衬托下格外亮眼,飘逸的身形中你能看到些华人武术指导杨亮的功夫,只是每一场好看的光剑对战要不然就是山崩海啸,要不然就是癔症似的眩光污染,好像艾布拉姆斯在《星际迷航》时代里为人诟病的光污染视觉坏习惯死灰复燃,视觉疲劳喧宾夺主抢去了我对动作戏码为数不多的好感。
除了蕾伊,几乎所有角色的个人成长和存在价值都被残破的故事而一再被稀释,瓦解。生硬的转变如凯洛·伦,除了俏皮话和实用性以外没有任何价值的波和芬恩在女主角的浮沉转换之间都只能作为最单调的陪衬,最出彩最丰富的的角色竟然是C-3PO。即使是蕾伊本身也被电影干巴巴的二元论价值导向而变得格外尴尬:凯洛·伦自身行动证明了人要回归本心,遵从自我,不能背叛血脉的使命——蕾伊:呵呵。
退一步讲,即使站在一个自诩为星战粉丝的角度来说《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也丝毫不能打动我。整个电影泛滥的情怀卖弄让几乎所有活着的角色都被艾布拉姆斯“死去活来”的璀璨,刚开始看到种种迹象你还能稍微有些yesterday once more的激动,可是逐渐当你意识到整个电影充斥的只有这份情怀后,这一切只会让你体会到主创藏在幕后的鸡贼,为了商业保障而亦步亦趋的怯懦,这些是死星布景,无数绝地英灵的原声和四五首老歌remix都不可能轻松抹去的。
经历过《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过度的怀旧和《星球大战8:最后的天行者》过度的解构,你能体会到艾布拉姆斯处境的尴尬。我并不觉得艾布拉姆斯可以用诸如“《星球大战》本身就轻故事”或者“烂摊子难挽狂澜”搪塞过去——整个三部曲你监制不怪你怪谁啊,在拍完《星际迷航》的采访里口口声声说更爱《星球大战》,借跳板跳过来后就交出来这样的作品。整个电影的调性全然是对商业的全部投降——或者说背叛,为了不拍出烂片而不敢再进一步,重头复刻老三部曲的家庭纠纷线索。明明上一集勉强凑成的悬念为一个史诗般的结局塑造了完美的条件,可是一到这集一切又归零重来。既然所有粉丝都知道帕尔帕廷是个坏蛋,那就干脆把他重新祭出,这样上一集胡说八道蕾伊父母的谜团又可以再次提起:你的爸爸妈妈真的是普通人,你真的和别人差不多——你是拼爷爷的!然后随之而来的一切问题又重新产生:《绝地归来》的达斯·维达之死还有什么意义?他为什么要到这个时间点才重新启动阴谋?第一秩序和最终秩序又有什么区别?为了应对粉丝吐槽反而制造出更多粉丝槽点,我想不出其他星战粉丝到底会笑还是会摇头。
在中国同其他大IP相比,错过一个时代的大部分中国影迷始终很难理解《星球大战》的成功,想不到为什么它能成为整个好莱坞影史流行文化的精神符号。人们没办法理解在样板戏的年代里,有人可以把西部片、日本剑戟片、英雄史诗、青春片与科幻片融合进一部电影,用《星球大战》去解构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和回应越南战争走出来一代人的心理阴影,人们只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到落后于的特效表现,太空肥皂剧的呈现模式和无数“我是你爸爸”的烂梗,这无可厚非,我们明明也很难让好莱坞领会83版《西游记》有什么意义。
只是乔治·卢卡斯经过这么新时代三部曲一折腾,这个躺着捞钱的IP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粉丝群体中一场《星球大战》“新约”与“旧约”的争辩会不会出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旧神的倒塌往往都是新神崛起的起点,我只知道在大家心中马丁·斯科塞斯口中“不是cinema”的代表作品在大家心中已经不再是漫威电影,我只知道相较之下《曼达洛人》《侠盗一号》或者退而求其次的《游侠索罗》才是《星球大战》系列的立命根基。
真有你的啊,J·J·艾布拉姆斯。
Anyway,最后引用一部早些年的《星战迷友》一句台词安慰所有不喜欢这部电影而难过的朋友们。当星战粉丝历经千辛万苦赶到了《星球大战》首映现场,突然的自我问道“如果电影很烂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好好生活,电影又不是生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