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索》:太空的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偶尔有些矫情的时刻,会羡慕百年前的探险家们。对他们来说,地球还是一片充满未知的梦想乐园,每一片地图不曾记录的角落都默默等待着他们登录、记录、征服,实现人类最终极的梦想。横亘在冒险家面前的困难和距离都不过点到为止,只要勇敢迈出一步,总能见证传说中《迷失Z城》的黄金城是否存在。
百年后的科技给人类更宏大梦想的同时,也无意识地一点点剥夺掉纯粹的开拓者梦想。现在说到梦想,要不然得是上九天揽月,要不然得是下五洋捉鳖,简单的热情在工业怪兽面前渺小的不值一提——也正因此,每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人们步入太空,不论是古典的《2001太空漫游》还是浪漫的《星际穿越》都更令人心驰神往。
2019年末,人类跟着布拉德·皮特的孤独症和《星际探索》一起,再次追梦星辰大海。
电影讲述地球上接连出现神秘怪象,科学家发现某种失控的反物质反应正在威胁整个太阳系,人类生存极度堪忧……地球生死攸关之际,天才航天工程师罗伊(布拉德·皮特饰)被派往外太空,试图揭开谜团拯救人类。这是一场横跨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穿越整个太阳系的硬核冒险,一路危机重重险象环生,罗伊直面爆炸、陨石、月球飙车枪战、神秘生物等意想不到的考验,还找回了失联20年的父亲!当年罗伊的父亲(汤米·李·琼斯饰)离开地球探寻外星智慧生物,结果任务失败,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如今父子重逢,罗伊在太空深处发现了不为人知的秘密,渐渐触达所有事件的终极真相……
一直到看到导演詹姆斯·格雷的名字出现,我才敢确定《星际探索》有许多既视感证明它和导演前作《迷失Z城》有种种共鸣:都将电影的麦高芬设定为人类未及的探险梦想,都让父爱的缺失和子辈的追寻停留在缓慢的岁月和旁白中……
不同的是这回詹姆斯·格雷将目光望向了更复杂的星辰大海,这里的月球基地开着赛百味,火星地底的人类基地住着几乎没到过地球的人类,完全值得IMAX观影的绚丽壮丽太空美术满足了文艺青年简单的浪漫幻想,也令冷静的科学原理失去了逻辑自洽的机会。被科幻片喂大的一代观众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捉虫的好机会,为什么人类可以飞向海王星仍然会使用如今的火箭飞船?凭什么光年之外的太空电涌可以毁灭世界?跑那么远就为了发一条语音啊?为什么火星的美术风格和《银翼杀手2049》如出一辙?种种如此这般自然无法像《迷失Z城》那般简单完整地把世界构建给观众。
尽管如此,我仍然爱《星际探索》。就像从《地心引力》开启的一系列将科幻降神引回到人性本质思考的科幻片,《星际探索》同《湮灭》《降临》一样,仍然是导演们在反类型地用宏大科幻背景去投射人类本质里的文艺情怀。爆炸也好,枪战也好,就算是吓人一跳的太空猩猩都不过是导演内部“太空心理学”的外部动机。当物理科技条件再也无法遏止人类探索的步伐后,用什么来填补人性本身的空洞?是机械似的心理辅导治疗测试,还是妥协地屈服于理想?走入吞噬尽光线与野心的无尽黑暗里,深邃的孤独定义下前进和后退都算是一种逃离,人类到底会把自己逼到哪一步?在布拉德·皮特抑郁的独白当中,整个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冥想之旅,是星辰大海,也是过眼云烟。
同时《星际探索》仍然奢侈地把父子关系思考硬生生架入进宇宙宏大的思考当中。汤米·李·琼斯饰演的父亲在广义角度里足以称为人类先驱,超前的梦想承载着天才的狂热;可是没人在意的是这种狂热也是人性崩塌,家庭沦陷的起点。当父亲和丈夫的角色没办法在梦想中立足,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在戕害他人和自我杀戮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走向人性背面的极端。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儿子则只能在父亲角色的缺失中被牢牢压抑在儿子的角色里,用对父辈的怀疑同梦想殉葬,单方面追寻二十多年仍不能和解的父子只好把爱或者恨消化在太空深邃的孤独和莫衷一是的人道规律里。
也是在电影结束最矫情的时候想到了大卫·鲍威,想到了《space oddity》。一种说法是歌词里因为意外与空间站失联的Major Tom其实自愿被放逐进入无限的星辰大海,
"Here I am floating round my tin can,
Far above the Moon,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但愿你我不需要再如此消解宇宙级的孤独,好好生活,好好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