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开局8.9分,黄政民何时打破沉默的容器?
黄政民演戏,会完全进入人物。
开场戏,打台球。他皱眉,自言自语说今天的角度怎么不好呢?朋友拿着一叠文件,想让他发表一篇关于非法贷款的调查内容,想让他发表新闻。朋友急不可耐,他始终慢悠悠的。从容,见怪不怪。随手接过材料扫一眼又放下,说这种一万年前就发生过,算不得新闻。他嚼着口香糖,专注地找着角度,狠狠一击,眉毛一挑,得意起来,还在找角度。正经记者都报道不了的事情,搁他这就能做到吗?有点不耐烦,眉头微皱——油,新闻界待久了,什么事新鲜值得报道他一眼看得着。最终拗不过朋友的纠缠,他松了口,但是眉毛再次一挑,他要打个跳球才行——顽,生性有痞的气质。
短短几分钟,角色的三种性格属性被他稳稳拿捏。
这就是今天要推荐的《嘘》,黄政民担纲,演技保证,而他挑戏的眼光也一绝,《特工》中一体两面真实到极致的南韩特工骗过了敌人,更绝的是还骗过了自己;《从邪恶中拯救我》中刀尖上舔血的杀手厌倦杀戮却逃脱不得;《军舰岛》中的底层难民,为了逃生而极尽谄媚之能事。他演的每个人物,上能高级特务,下能底层平民,每个角色形神兼备。
女主角的扮演者林允儿,女团出道,韩国90后女演员中极其出众的一位,曾两度提名青龙奖,常常与大牌演员合作,演技是肉眼可见地提升,潜力可期。此外,一众黄金配角加盟,朴浩山、金元海、孙秉浩等,在众多优秀韩剧里面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如此黄金阵容,让《嘘》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我们认为的新闻行业是争分夺秒的、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记者们都是日理万机到处跑新闻、时刻准备披露真相的。无论是英剧《演播时刻》还是美剧《新闻编辑室》,都在快节奏中传达出新闻业应有的的行业状态。可是这次,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闻行业内幕——
上班时间可以逛街,被问到时完全理直气壮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上级给下级员工的任务是将他的游戏角色打满级,而自己则关注着报社局局长的一举一动以便阿谀奉承;还有的约上朋友来几局台球比赛,不想上班就以下雨回家收衣服为由开溜。
新闻稿则在复制粘贴拼凑中完成。“用刷新,充满活力地开始一整天,用复制张贴激烈地度过一天,选择与我们公司的新闻内容不重合的新闻是基本,通信量高的复制张贴之后再组合拼凑,用评论和点赞默默地反省一整天。”
这就是报社“每日韩国”中重要部门数字新闻部的日常。数字新闻部的人自诩这里是流放地,在流放地的生活,当然是得过且过,浑水摸鱼。这些被“流放”到这里的人,年轻时也满腔热血,只不过,遭受了生活的暴击之后他们对现实低了头,沸腾不起来了,最初的梦想变成了上班拿工资,仅仅混口饭吃而已。
首个划水的人是部长严成韩,人称“草率韩”,因为送局长礼物之前没调查清楚人家喜好,之后又被人捷足先登抢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极尽所能讨好局长。其次是政治部次长郑世俊,在政治新闻上是一把好手,却在社内政治上翻了跟头,职位总是上不去,沦落到数字新闻部,成天醉醺醺。另一个金基河记者,是一尊无念无想的石佛,上面施压下面顶嘴的生存环境似乎与他无关,每天按点上下班,典型的凑合过日子的打工人。
划水中的顶级高手——罗成元局长,最擅长的是炸弹酒,任何人喝了都心花怒放,他也引以为荣。平时有点任人唯亲,场面话却说的漂亮,人事调动让大家不满,他说是培养全才的方法,真可谓是“炸弹酒调得好,处理炸弹也很给力”。
我们的主角韩俊赫呢?官方指定钓鱼人,擅长用辣眼睛的标题吸引点击获取流量,自称垃圾记者。人到中年人手一个保温杯,可他的保温杯里是什么?自制加冰烈酒,有事没事来一口,赛过活神仙。
他们就是一群凉透了的变硬了的油坨子。
所以,当满怀热血的实习碰上他们,会发生什么?是油坨子会被热情点燃,重新沸腾,还是满腔热血会被浇灭,成为油坨子旁边的油星子?
女主角李智秀跟其他三位实习生兴奋地进了报社,结果培训第一堂课就是韩俊赫教他们写过度夸张的标题,她在一旁直接翻白眼。一顿骚操作之后,她实在看不惯,直接让他考虑一下到底是什么人。
另一个实习生吴秀妍因为不是名校毕业,始终无法获得正式聘用,这里是她的最后机会。韩俊赫除了鼓励她别放弃,根本做不了什么。而局长正以非名校毕业为由让她离开。这是个看门面多过看能力的地方。
一切,都在吴秀妍坠楼身亡后发生巨变。
韩俊赫亲眼目睹惨状之后,还没缓过神,局长要求他闭嘴,别引火上身。他这才明白,真相都被装在一个叫沉默的容器里。职业道德在哪里?良知在哪里?
这是一部一眼见底的群像剧,我们可以预见到后续剧情的开展以及正能量的结局,但是,为什么这么不容错过呢?
a. 讽刺意味极强的职场剧完美地映照现实。大家初入职场时不也初生牛犊不怕虎吗?见到混日子的油腻上司,总想上去教训一把,最后却犹如打在棉花上,用不上力,唯有一个白眼表达自己的嗤之以鼻。或许我们也曾怀揣志向,想着为社会做贡献,出人头地。但是鹤立鸡群太久了也很累,关键是会被孤立,大环境都弯下腰低下头,我们也只能弯下腰低下头,最终不正常会成为正常,内心深处的志向与良知,都要给“随波逐流”让步。
b. 剧情铺陈技巧高,悬念很足,引人遐想。李智秀总是充满敌意地看着韩俊赫,因为当年自己的父亲因为署他名字的一篇文章卧轨自杀。所以她是回来复仇的吗?还是因为知道他无奈而唤醒他的良知?吴秀妍死前的状态并非生无可恋,真的是自杀吗?局长说对数字新闻部有特殊计划,不久以后就有新气象,到底是什么计划?而更大的悬念,是韩俊赫捏碎了花瓶,意味着他打破了沉默的容器,所以接下来他要选择发声吗?
c. 人性的深层次挖掘直击人心。比如韩俊赫,遭受现实打击,因为自己疏忽害得好朋友自杀,此后一直背负着这个阴影过活,选择不发声,不写新闻,每天得过且过。他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不再对新闻有期待,但是他依然留在这个行业,因为他还有一点点希望,只是一点点而已。用他喜欢牛骨汤却不敢喝来形容这份心态太贴切了。面对美好的东西,只怕自己最终会辜负啊。
比如郑世俊,对人事调动不满,对局长不满,但孤掌难鸣,也只能不了了之。除了每天把自己喝到烂醉,麻痹自己,欺骗自己日子还能过下去。这不是很多社畜的写照吗?另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还没完全低头的社会部次长,战斗力爆表,虽然还在鼓励下属追踪轰动性新闻,内心却在动摇,动不动就将辞职挂在嘴边,能够坐上高位,也是因为女性身份给公司长牌面——不也是为了讨口饭吃吗?
基本上我们可以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但是他们的筋骨还在,还有翻盘的可能。
正是这份接地气的真实,让我们产生共鸣,这份丧是我们每天都实实在在经历的,那份筋骨我们也能从自身感受到。
看他们怎么翻盘,就是在给我们自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