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物质》S2——深邃的故事,随意的叙事
《黑暗物质》改编自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BBC、HBO联合出品,就本剧的制作水准而言(第一季),堪称精妙绝伦;特效、运镜、声效、音乐、构图,一派大片景象。
若以第一季首集为准,《黑暗物质》极具神剧特质,充满想象空间——
栩栩如生的精灵、钢铁铆钉的巨型飞艇,魔法、科学、女妖、教会等一系列奇幻必备元素,这一切很容易令人想到宫崎骏的动画世界,一个融合了奇幻、科幻、童话、悬疑、宗教,以及略带点工业革命后,蒸汽朋克色彩的平行世界。
《黑暗物质》就像万花筒,在这个奇幻世界中,一切既熟悉又陌生,各类不同的元素掺杂一起,搓成一团,在屏幕中开出花儿——可能这就是文体两开花的典型吧。
但是!坏就坏在这个但是上了。
随着剧集推进,《黑暗物质》的故事越发疲乏,庞大的信息量及内容设定注定了这是个深邃浩瀚的故事,但是,本剧儿童文学底子,又促使编剧始终围绕着孩子,建立叙事中心。
于是,世界很庞大,关系很复杂,结果,故事很幼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个人观点)。
《黑暗物质》的基础世界观是,存在着多个平行世界,连接各世界的桥梁,便是剧中又一个基础设定“尘埃”,尘埃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暗物质,剧名黑暗物质由此得来。
在这个平行世界中,主要矛盾同中世纪如出一辙,依旧是科学与宗教之争,自由与专制之辩;换句话说,是个加强版的黑暗中世纪。本质上而言,《黑暗物质》是个宗教故事。
其中的正面角色,多多少少都带点启蒙的色彩,就像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后惨遭教会迫害,剧中,由“一美”扮演的科学探险家发现了这个时代的谎言,证明“尘埃”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异端邪说必然遭受教会打压。
一旦承认了“尘埃”的存在,也便承认了另一个的世界的存在,神权的根基随之瓦解,“尘埃”是罪孽,这是教会向这个世界的人民散布的“谣言”,是教会维护统治的根基。
“一美”是个革命者,企图通过尘埃,推翻教会的统治;
其老婆库尔特夫人,是个骑墙派,企图通过“切割”孩子的精灵,维持现有秩序,并谋取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呢?
在故事中,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精灵,而所谓精灵,就是灵魂的实体化。灵魂伴随着身体,精灵随着人一起长大、定型,这个过程会招来“尘埃”
,于是,每个人自诞生便身负罪孽,就像亚当夏娃偷吃了苹果。
切割灵魂便断绝了尘埃,也就剔除了罪孽,人能更好的活在这个世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像《发条橙》中,接受改造后的“坏人”成为“好人”,而一个失去灵魂的人,比“坏人”更瘆人。
两个大人的策略一左一右,都不好,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本剧的主角“小狼”,成为了“中庸者”,担负起改造世界的重任。可惜,“小狼”千里送人头,最终栽在“一美”爸爸手里,打开了尘埃通往“我们这个世界的通道”,开启第二季的故事。
以上就是《黑暗物质》第一季的故事概梗。
第二季小主角来到了“我们的世界”。如果说,第一季是个蒸汽朋克的故事,那这一季大概就是个现代科技的故事,风格转换很大,说实话,让笔者这样的蒸汽爱好者有点失望。
第二季基本上算是故事重启了。
“小狼”被爹地坑后,掉进了平行世界的夹缝中,这又是个新的设定,在这个光明又黑暗空间中,聚集一群小孩子,他们被大人抛下,留守此地,彼此关系紧张、膈应,令人不安,并且,新的大boss亦潜伏于此。在这里,“小狼”认识了新的伙伴,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小狼”从蒸汽世界中的“牛津”来到了我们世界的“牛津”,故事在这里展开。
第二季中,主角不仅换了阵地,也换了一批战友,北极熊不在了,吉普赛人消失了,蒸汽飞艇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苹果手机和特斯拉电动车,在这个全新的世界,教会的爪牙早已渗透,黄金罗盘危矣,神秘的匕首闪烁着寒光.....
第二季的前三集,故事还是如此宏大,关系还是如此复杂,制作还是那么精致,叙事还是那么“老态龙钟”。
剧本还是《黑暗物质》最大的问题。
Jack Thorne(杰克·索恩)作为本剧的主要编剧,其平衡剧本深度与通俗的能力令人堪忧,换句话说,他的心思似乎不在这上面,对他而言,剧本只要过得去,就不必在意太多细节。
事实上,原著小说富有犬儒哲学的色彩,这些精神在本剧中全部消失了,BBC和HBO的智囊团似乎达成一致,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东西。
但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故事逻辑更自洽,剧情更合理,不像第一季中,靠着音乐与怒吼为剧情打鸡血,搞得一个儿童故事像史诗,本季的故事显然没有上一季来得高亢,但足够细腻。
可是,细腻的叙事并未改编本剧贫瘠的本质。
目测本剧三季完结(黄金罗盘、奥秘匕首、琥珀望远镜),抛开剧情,单论视觉效果,亦陶人眼醉,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