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岁的女孩被亲生父亲判处死刑
2006年,英国伦敦,总督察卡罗琳·古德接到了一起报案:20岁的伦敦女孩芭娜兹· 马赫莫德失踪了。
芭娜兹是出生于伊拉克的库尔德人,10岁时跟随家人移民到英国。报案的是芭娜兹的男友。他告诉前来调查的警官,两人因为交往不被认同收到了死亡威胁;芭娜兹还曾向警方列出一份要杀她的人的名单,芭娜兹叔叔的名字赫然在列。
卡罗琳前往芭娜兹家中向她的父母了解情况。面对女儿的可疑失踪,父亲一脸淡定,毫不忧心,母亲神情不安,但始终沉默不语。
卡罗琳发现,这个家里,没有一张芭娜兹的照片。
案情陷入了停滞,警方难以从芭娜兹一家所在的库尔德人社群获得支持,就好像这个社区并不在乎一个同族女孩的生死,或是早已经知晓了她的命运,亦或两者皆是。
这就是英剧《荣誉谋杀》(Honour)所聚焦的真实案件,《保镖》(Bodyguard)女主角基莉·霍斯在这部2集迷你剧中扮演卡罗琳·古德,她和团队通过不懈的调查,终于找到了芭娜兹的尸体,并将主谋凶手——芭娜兹的父亲、叔叔和表哥们——送上了审判席。
荣誉谋杀(honour killing),指家族、部族或社群成员为了维护家族名誉、清理门户而进行的谋杀。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女性,凶手则通常是与受害者有较近血缘关系的男性家庭成员。
这些受害者的“罪名”包括:被强奸,打扮“不检点”,拒绝包办婚姻,想要离婚,自由恋爱等等。换言之,只要一个女性的表现被认为“玷污”了她家庭的名声,就可以被名正言顺地夺走生命。
而芭娜兹,正是因为试图逃离被许配的暴虐丈夫,和心爱的人自由恋爱,而被自己的至亲之人判处了死刑。在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叔叔的谋划下,芭娜兹被她的三个表哥残忍虐杀,尸体被塞进行李箱,深埋在一栋房子的花园里。
通过卡罗琳·古德的视角,这桩残忍谋杀案逐渐显露出了真实面目,这桩悲剧不仅仅源于库尔德人传统文化内部对女性的物化和极致压迫,也有英国警察此前对芭娜兹五次报警漠视不理的推波助澜。
但虽然本剧以卡罗琳的愤怒和抨击来反映对两者的批判,却并没有向下深挖,使得无论是对被害人形象的塑造,还是对荣誉谋杀文化、警方渎职方面的讨论都浮在了浅层,成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女英雄破案故事的陪衬,这也让本剧播出后遭遇了不少争议。
相比较之下,聚焦于同一事件的纪录片《芭娜兹: 一个爱情故事》(Banaz: A Love Story)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刻画,警方的调查过程和细节也有说明,这让本剧的改编显得有些多余。
在呈现了卡罗琳成功让芭娜兹的父亲和叔叔接受审判裁决后,本剧最后用文字的形式说明了女主团队后续花了两年时间让逃回伊拉克的其余凶手引渡回英国接受审判,这里其实存在进一步的挖掘和呈现空间。既然本剧的重点已经转向调查的警探,如果能够突破纪录片所打下的框架,把后续的调查故事也加到剧本的改编中,应该会比单单呈现案件前半程的内容要更丰满和有趣。
但无论如何,本剧最大的意义也在于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荣誉谋杀这种极端迫害女性行为的重视。它不仅发生在遥远的伊拉克或是中东的哪块被愚昧和偏见所支配的土地,也会发生在被视为现代和文明代名词的西方国家。
芭娜兹案件也不是孤例。早在她遇害之前,她的姐姐贝卡奥也差点沦为荣誉谋杀的牺牲品——她的弟弟受到父亲指使,试图将她诱骗到偏僻之处勒死。
根据伊朗和库尔德妇女权利组织(IKWRO)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仅在英国就有将近3000起荣誉犯罪。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年有5000人死于荣誉谋杀。
直到今天,这种以维护家庭荣誉为名、实则满足自身控制欲而进行的杀戮依然在全世界的隐秘角落继续上演。当谋杀披上光鲜亮丽的传统和荣誉外衣,当伤害他人被视为被害者的咎由自取,残暴和凌虐也成为了英雄之举。
在我们庆幸自己生活的社会不容许荣誉谋杀存在的同时,也应该警惕那些滋养了名誉犯罪的歧视和恶意,让汲取这些养料盛开的恶之花,永远没有生根的土地。